(新西兰消息)北京时间2018年10月23日至24日,来自北京、香港、南非、新加坡、波兰、澳门、新西兰等国家或地区近40名同仁堂员工在北京市同仁堂教育学院参加企业文化培训。
据悉,此次接受培训的学员多为近几年加入同仁堂的新员工。其中北京同仁堂奥克兰公司(新西兰)应总部通知,派遣两名员工参加培训。
图摄于北京同仁堂大栅栏药店(北京)
本次培训由北京同仁堂国药公司和同仁堂教育学院(北京)联合举办。课程内容包括四个部分,分别是:企业文化课程、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”课程、参观工业生产线和大栅栏药店。
北京时间10月23日上午9点,全体学员在同仁堂教育学院(北京)三楼进行企业文化学习,当天培训会由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张伟娜主持。
培训会开始前,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常务副总经理张焕平做简短开班动员讲话。首先,张书记代表同仁堂国药公司对同仁堂教育学院表示感谢。他表示,此次培训的目的是让大家在生产经营、文化理念等方方面面,对同仁堂的企业文化有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了解。
一、企业文化课程
23日上午9点10分左右,北京同仁堂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文化产业部部长孔燕萍开始题为《同仁堂企业文化概述》的课程讲解。
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,第一部分是同仁堂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的发展历程;第二部分主要讲解同仁堂集团近些年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的工作;第三部分主要讲述担当起同仁堂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,这也是每一名同仁堂人身上所肩负的责任。
同仁堂文化为什么弥足珍贵?为什么需要员工学习、遵守、传承?孔部长的讲解给出了答案。
课上,孔部长用清晰有力的声音将北京同仁堂的历史娓娓道来,时不时举几个同仁堂小故事,展示了同仁堂人对药品质量、诚信和品牌的坚守;展示了同仁堂供奉御药背后的艰辛;展示了同仁堂人精益求精、自我约束的高尚品德。
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堪称瑰宝,值得世代传承。从1669年的清王朝至今,同仁堂三百余年的兢兢业业,三百多年的精益求精,三百多年的历史进程,一一跃然纸上。
孔部长指出,传承同仁堂文化需牢记四个重点:
一条企业使命——同修仁德,济世养生;
两个”必不敢“古训—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;
三字企业真经——德、诚、信;
四句制药特色——配方独特,选料上乘,公益精湛,疗效显著。
二、参观同仁堂工业生产线
23日下午,学员赴北京同仁堂科技股份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亦庄分厂参观。
同仁堂科技讲解员首先简述了同仁堂精益求精的供药历史,然后将大家引入展室。展室呈圆弧状,陈列同仁堂的明星产品,包括阿胶、安神健脑液、京制牛黄解毒片和同仁堂十大名药等,众人倾耳聆听,兴趣盎然。
随后讲解员带领大家来到生产大楼,参观同仁堂的工业生产线,大家熟悉的六味地黄丸、牛黄解毒片、复方丹参片、板蓝根颗粒等都是在这些车间里生产出来的。此次共参观三大车间,包括片剂.胶囊车间、丸剂车间、颗粒车间。
浏览间,一个个高科技生产设备引入眼帘:药品重差测试、崩解时限测定、干燥、数粒机剔除畸形片,药品测重(同仁堂对药品重量差的控制严于国家标准)、自动放说明书、自动包装…堪称同仁堂传统的制药方法与现代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。(注:涉及到机器的保密性,此处不配图片。)
三、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课程
10月24日上午9点,中国北京同仁堂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鲍志东专家为学员们讲解《同仁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》课程。
鲍专家曾参与清宫御药房档案和同仁堂有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,她的“非遗”讲解多辅以清宫原始资料,真实、客观。
图:清宫御药房资料
(…到同仁堂选上品纯洁地道药材……)
首先鲍专家向大家解释什么叫作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接着揭示非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,详细阐述了什么是同仁堂中医药文化,最后向大家展示目前保持的传统制药文化和当选非遗名录的项目。
2006年“同仁堂中医药文化”被授予“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据鲍专家介绍,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史在继承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精华,并融入清宫医药规范的基础上,经过三百余年的传承与创新,将中医和中药相结合,传统与现代相结合,国内发展与海外发展相结合,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技艺、炮制方法、仁德文化、质量文化、诚信文化、经营哲学、价值理念、品牌形象与队伍建设的总和。
有人曾这样说过:“同仁堂处处是非遗”。除了“同仁堂中医药文化”之外,还有许多的非遗项目,比如,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获批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”;同仁堂西黄丸传统制作技艺、同仁堂阿胶传统制作技艺、同仁堂牛黄清心丸传统制作技艺等5个项目获第五批东城区级非遗名录项目等等。
鲍志东专家提出,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做到”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“。落实到同仁堂,就是要保持传统制药文化、坚守诚信文化,(卖药时)义利兼顾、坚持中医指导服用中药、保护同仁堂的信誉和自主知识产权。
四、参观北京同仁堂大栅栏药店
10月24日下午2点左右,学员们到达位于北京前门的北京同仁堂大栅栏药店。1669年,乐显扬始创同仁堂药室。后世存在北京大栅栏同仁堂的一块老匾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。只见大栅栏药店外观古朴威严,承载着三百余年厚重的历史,却又迸发出新的活力。
图:北京同仁堂大栅栏药店外观(部分)
一走进同仁堂药店,“同修仁德、济世养生”的对联就映入眼帘。
同仁堂讲解员首先讲述“灵兰秘授、琼藻新栽”两块牌匾的来历。即使参观当天是周三,却依旧游人如织,为不打扰顾客正常寻医问药,参观不做过多停留,讲解内容在保留精华和趣味性的基础上,做到了精炼简洁。
紧接着,讲解员分别介绍了同仁堂历史上六位主要的人物:乐良才、乐显扬、乐凤鸣、乐平泉、许叶芬、乐松生,以及他们的主要贡献。寥寥几语,勾勒出同仁堂先辈们在中医药制药技艺的传承、创新;诚信、质量品牌;义利共生的经营哲学等方面做出的卓越成就。
随后学员们分别参观了同仁堂大栅栏药店二楼的贵细参茸区,调剂部,药店主建筑左侧的同仁堂医馆。
图:人参柜台
图:同仁堂医馆
北京同仁堂药店主建筑和同仁堂医馆之间有一条长廊。这是一条汇集砖雕艺术、声光电幻影成像技术的“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长廊”,300多年前同仁堂老药铺中医坐堂的景象清晰在目。同仁堂生产基地内,人工挑拣原料、去毛、去刺等传统手工操作技艺依然存留。
图: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长廊
此次培训堪称企业文化的全方位学习,让学员们细细了解同仁堂从1669年创建之初,到当今共300年的历史进程;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;同仁堂传统与现代生产技艺的结合与发展……
文化瑰宝,世代传承。
时代在变,不变的是同仁堂的良心。
编辑:鲁锦弦